時間回到2023年10月,當時在籌備《專為初學者打造的低音管課程》時,一行人為了選定拍攝場地傷透了腦筋。為了同時滿足畫面與聲音的需求,玉成便成了我們的首選,前身為舊戲院的玉成戲院錄音室,剛好和低音管的古典美相映成趣。
我們透過社群媒體聯絡了玉成戲院錄音室的主理人Andy Baker,把聲聲的計劃和他說明之後,熱愛音樂的Andy幾乎是立刻答應提供協助,即便當時他人在美國!
場勘時由Dolly親切的接待我們,進入玉成時第一眼會看見的就是原本戲院的售票亭!
Dolly 帶我們參觀整個錄音室,包含空間最大的「金廳」,還有好幾間錄音控制室,像迷宮一般的走道上貼著復古海報、堆放各式各樣的鍵盤、古董,好似來到某個古堡參觀般,與世隔絕。
Andy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錄音師,為了打造能同步錄音的錄音室,而一磚一瓦的建成了玉成戲院錄音室。
「以前在美國錄音,大多是樂團現場演出錄音。來到台灣後常遇到各種樂器分開錄製,最後才錄人聲,錄一首歌可能要花上數天,精雕細琢每個音準跟節拍,但最後的成品常常聽起來沒什麼情感,也跟樂團現場演出聽起來完全不同。」
「和團員們一起練習、上台演出,再到錄音室同步錄音,在這個過程中,音樂人能持續體驗自己跟團員在不同狀態下的演奏,並且在一次次的演出及錄音中不斷進步。」根據Andy的經驗,一個越能夠同步錄音的樂團,現場演出通常也會更精彩。
最後我們選擇了「金廳」作為演奏拍攝的主場景,金廳的天花板有個能上下移動的鼓傘(Drumbrella),這是由木工特製的、六片可以自由移動的吸音板所組成。吸音板可以隔開每個樂手,減少各個收音的干擾。
這次在課程規劃上也安排了鋼琴伴奏的環節,方便學員可以搭配練習,玉成的這架古董鋼琴 —1965年的 Mason & Hamlin 也是 Andy 從美國帶來的,Mason & Hamlin 是成立於1854年的美國鋼琴品牌,聲音豐富且飽滿,且每架鋼琴都是由工匠手工製作。據說俄國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(Sergei Rachmaninoff, 1873-1943)就是Mason & Hamlin 的鋼琴愛好者。
認識更多關於玉成戲院